2016年的冬天是台灣70年來最熱的冬天!全球氣候變遷,海水暖化、海平面上升,其中讓人最有感的是溫度變化。台灣的冬季天數縮短,平均氣溫越來越高是眾所周知的現象,未來四季可能只剩三季,冬天一瞬即逝,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開始有所轉變。冰品、冷飲看準暖冬商機,旺季延長,但針對不同類型的產業,幾家歡樂幾家愁,部份品類盼著等不到的冬天,等到心都涼了,天還是冷不下來。
淡季不淡
冬天往往是冰品的銷售淡季,隨著暖冬效應,冰品旺季時間拉長。我們觀察到,除2015年冬天較冷,冰品較前年同期衰退以外,冰品每年的淡季持續走強,冬天越來越無感,淡季越來越不蕭條。2016年第四季冰品的普及率創十一年來新高,有12% 的消費者冬天時還留在冰品市場,冰品銷售金額較前一年冬天大幅成長46%。
暖冬延長飲料需求,讓飲料業績在淡季的表現越來越亮眼。例如:2016年暖冬延長了啤酒的銷售周期,讓啤酒的普及率攀升;另外,即飲茶也跟著氣溫從夏天一路延燒到冬天,2016年冬天的銷售額相較去年同期成長19%。
為了乾爽芳香地度過暑熱,夏季是體香劑的銷售高峰,由於台灣的夏天越來越熱,氣溫遲遲降不下來,也因此延長了體香劑的旺季,冬天的體香劑銷售額一路看漲,一年冬天比一年冬天成績更亮眼,2016年第四季的銷售額已較十年前翻倍,普及率也達到十一年來新高,為體香劑市場注入活水。
拓展暖冬商機,買氣隨著溫度升高,廠商應掌握氣候變遷,特別是季節性明顯的品類,必須在年度行銷與銷售計畫中考慮過往淡季期間的銷售潛力,充足的產品鋪貨配置、充分的行銷活動支援,趁著眾人皆冬眠我獨醒,在相對不那麼競爭的期間鴨子划水、領先對手,好在下一個旺季來臨之前先馳得點。
旺季不旺
很多人喜歡在冷天來杯熱熱的沖泡飲品,暖暖身體,沖泡產品廠商在一整年的週期中蓄勢待發,等待冬天的旺季來到。但隨著冬天降溫越來越不明顯,每年該是旺季的買氣也越來越弱。以沖泡的三合一麥片為例,2016年的普及率來到過去八個冬天的新低,一路從雙位數跌破至個位數,可見消費者對沖泡熱飲的需求減少。
一般而言,大家對身體乳液的印象是比較黏膩厚重的,經常到秋冬才會搬出來使用,以對付乾燥的手肘或是小腿蛇皮紋路。因此,隨著暖冬漸漸,購買身體乳液的消費者也逐年減少,2016年冬天的身體乳普及率到達七年來低點,硬生生比前三年的冬天跌了五至七個百分點,相當於45萬以上的家戶。由於天氣不夠乾冷,皮膚乾癢的情形減少,消費者對美體保養的需求較低,減少購買身體乳液。
針對冬天旺季不再的商品,廠商不能再靠天吃飯,而應創造新的使用時機,設法與季節脫勾,挖掘更多消費需求,以新的產品特性迎戰暖冬,或是升級產品,強化高價高品質區隔,緩衝暖冬效應對業績的負面衝擊。例如:有沖泡飲品廠商已推出冰牛奶冷沖的飲品與即溶咖啡,消費者才不會因為天氣熱而食不下咽。或是要擺脫身體乳油膩悶黏的刻板印象,未來可推出涼感、清爽的身體凝膠,讓消費者重新投入身體保養品的懷抱。氣候逐漸改變生活習慣,暖冬效應還隱藏著什麼商機?值得企業好好的腦力激盪。
*冬天定義為Kantar Worldpanel P11-P13,意即每年約十月初到十二月底。